一、什么是元提示词(Meta-Prompt)?

定义:

元提示词 是“用来生成提示词的提示词”。换句话说,它是一条指令,让 AI 帮你写出另一条更具体、更高质量的提示词。

核心价值:

  • 解决“不知道怎么写提示词”的问题。
  • 实现提示词的标准化、模块化、可复用
  • 提高与大模型沟通的效率和精准度。

举个例子:

你想让 AI 写一篇关于“健康饮食”的公众号文章,但不知道怎么下指令。你可以先用一条元提示词

“请帮我生成一条用于撰写‘健康饮食’主题公众号文章的提示词,要求包含目标读者、核心观点、情感基调和输出格式。”

AI 就会返回一个结构清晰、可直接使用的提示词模板。

二、什么是黄金圈法则(Golden Circle)?

来源:

由西蒙·斯涅克(Simon Sinek)提出,核心结构是:Why → How → What

  • Why(为什么):你的信念、使命、初衷。为什么要这么做?对用户意味着什么?
  • How(怎么做):你实现 Why 的独特方法、路径或原则。
  • What(做什么):你的产品、服务、具体内容是什么。

关键点:顺序不能乱! 从 Why 出发,才能打动人心。

在 AI 文案中的应用:

当你让 AI 润色或生成内容时,不要只说“What”(比如“写一篇介绍某产品的文章”),而要按黄金圈顺序提供信息:

  1. Why:我们做这件事是因为……(例如:帮助职场人摆脱焦虑)
  2. How:我们通过……方式实现(例如:每日5分钟冥想+认知重构训练)
  3. What:我们的产品是一个冥想App,有XX功能

这样 AI 输出的内容会更有情感共鸣力和说服力


三、两者如何结合?——用元提示词 + 黄金圈结构

你可以设计一条元提示词,专门用来生成符合黄金圈结构的文案框架:

“请使用黄金圈法则(Why-How-What)为我的 [产品/理念] 生成一个文章框架。

  • Why:[填写你的使命或用户痛点]
  • How:[填写你的独特方法或解决方案]
  • What:[填写具体产品或服务]
    要求输出为清晰的三段式结构,每部分有小标题和要点。”

这样,你就用元提示词自动化地调用了黄金圈结构,既省力又高效。


总结对比表:

概念作用关键特点应用场景
元提示词生成/优化提示词自指性、模板化、参数化提示词新手、批量生产
黄金圈结构构建有感染力的内容逻辑Why → How → What(顺序关键)文案润色、品牌故事、演讲


更高效地设计元提示词模板(Meta-Prompt Templates),关键在于将“生成提示词”这件事本身系统化、模块化、可复用。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高效设计方法,结合了提示工程最佳实践与认知心理学原理。


高效通用元提示词

你是一位顶尖的提示工程师,请根据用户提供的任意输入,智能推断其真实需求,并生成一条高度优化、可直接用于大语言模型的提示词模板。请遵循以下规则:
1. **识别核心要素**:自动提取或合理假设【目标内容类型】、【目标受众】、【核心目的】(如说服、解释、创作、分析等)、【语气风格】和【输出格式】。
2. **嵌入高阶结构**:优先采用黄金圈(Why-How-What)、SCQA 或 AIDA 等认知框架,若不适用则选择最匹配的逻辑结构。
3. **参数化设计**:使用【[占位符]】标注可替换变量,确保模板可复用。
4. **加入约束条件**:明确指定避免项(如“避免术语堆砌”“不要泛泛而谈”)和必须包含的关键点。
5. **输出格式**:仅返回最终提示词模板本身,不要任何解释、前缀或后缀。

现在,请基于以下用户输入生成提示词模板:
{{用户输入}}

🔧 使用方式:


四、高效设计元提示词的 4 大原则

1. 角色 + 任务 + 约束 = 完整指令

任何高质量提示都应包含这三个要素,元提示词也不例外。

  • 角色:AI 扮演什么身份?(如“资深内容策略师”)
  • 任务:具体要生成什么?(如“一条用于写产品介绍的提示词”)
  • 约束:格式、风格、长度、避免项等(如“使用黄金圈结构,不超过200字”)

✅ 示例:
“你是一位精通行为心理学的营销专家,请为一款帮助大学生专注学习的App,生成一条符合黄金圈法则(Why-How-What)的提示词,用于指导AI撰写社交媒体文案。要求包含目标用户画像、情感基调和输出格式。”


2. 参数化变量:让模板可复用

用占位符(如 [产品][目标人群][场景])代替具体内容,实现“一次设计,多次使用”。

请为【[产品/服务]】设计一条用于生成【[内容类型]】的提示词。
- 目标用户:【[用户画像]】
- 核心目标:【[转化/教育/共鸣等]】
- 内容结构要求:【[如黄金圈/SCQA/故事弧等]】
- 输出格式:【[如Markdown/纯文本/带小标题等]】
- 避免:【[陈词滥调/专业术语过多等]】

💡 使用时只需替换方括号内容,即可快速生成新提示。


3. 嵌入高阶思维框架

在元提示词中直接指定内容逻辑模型,提升输出质量:

框架适用场景
黄金圈(Why-How-What)品牌故事、产品介绍
SCQA(情境-冲突-问题-答案)商业提案、问题解决类文案
AIDA(注意-兴趣-欲望-行动)广告、销售文案
故事弧(起承转合)视频脚本、公众号长文

✅ 示例元提示词片段:
“请使用 SCQA 结构生成提示词:先描述用户当前情境,再指出痛点冲突,提出核心问题,最后引导AI给出解决方案。”


4. 加入“反例”或“负面清单”

明确告诉 AI 不要做什么,比只说“要什么”更有效。

❌ 低效:“写得专业一点。”
✅ 高效:“避免使用‘革命性’‘颠覆行业’等浮夸词汇;不要堆砌形容词;不要假设用户已了解技术细节。”


五、高效元提示词模板结构(推荐格式)

你是一位【角色】,请为【[主题/产品]】生成一条用于指导AI创作【[内容类型]】的提示词。

要求:
1. 目标用户:【[用户特征]】
2. 核心目的:【[如激发行动/建立信任/解释复杂概念]】
3. 内容结构:采用【[指定框架,如黄金圈/SCQA]】
4. 语气风格:【[如亲切/权威/幽默]】
5. 输出格式:【[如带小标题的三段式/列表/对话体]】
6. 特别注意:避免【[负面清单]】,强调【[关键信息点]】

请直接输出最终提示词,不要解释。

六、实战案例:一键生成高质量提示

场景:推广一款冥想App给职场新人

填入模板后:

你是一位用户体验文案专家,请为“静心一刻”冥想App生成一条用于指导AI创作小红书种草文案的提示词。

要求:

  1. 目标用户:22-28岁一线城市职场新人,常感焦虑、注意力分散
  2. 核心目的:让用户觉得“这正是我需要的”,并点击下载
  3. 内容结构:采用黄金圈法则(Why-How-What)
  4. 语气风格:真诚、轻松、有共情力,像朋友分享
  5. 输出格式:带emoji的小红书风格短文(300字内),包含1个痛点故事+1个使用效果
  6. 特别注意:避免说教感;不要提“佛系”“躺平”;强调“每天5分钟就能改变”

AI 输出的提示词可能如下:

请以一位刚入职的互联网运营身份,写一篇小红书风格的种草文案,介绍“静心一刻”App。

  • Why:你曾因焦虑失眠、开会走神被领导批评,渴望找回专注和平静
  • How:通过每天午休5分钟跟练AI引导冥想,逐渐稳定情绪
  • What:这款App有专为职场人设计的“会议前冷静”“通勤减压”等场景音频
    语气真诚自然,带1-2个emoji,结尾引导“试试看,真的有用!”(300字内)

七、进阶技巧:建立你的“元提示词库”

  1. 分类存储:按用途建文件夹(如“产品文案”“教学讲解”“社交媒体”)
  2. 版本迭代:每次使用后记录效果,优化变量和约束
  3. 组合调用:把多个元提示词链式使用(例如:先生成结构 → 再润色语气)

总结
高效元提示词 = 清晰角色 + 参数化占位 + 思维框架 + 负面清单
它不是一次性工具,而是你与AI协作的“操作系统”。设计得好,后续90%的提示都能自动生成。

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